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

歌曲可反映,民族真實的一面。


     俄羅斯民歌 Troika(三套車)的歌詞,描寫
一位年青的馬車伕,被凶惡的財主搶去心上人,
想起愛人此生將不會有真正的快樂,而自己卻無
能為力,只能把怨恨化成歌聲,去詛咒仇人,去
詛咒現實。這首描寫低下層悲慘生活的歌曲,在
1901 年開始流行在俄羅斯的國土上。


      在蘇聯推翻俄國之前,這國家結構分為三級
制:「國王、領主、農奴」俄國的土地分為國有
和私有兩部份,私有土地屬於貴族大地主,大地
主擁有大批農奴(又稱「靈魂」)替他們耕作。


      農奴本身沒有人身自由,終身也不能離開居
住地,任由農奴主安排去栽種領主的土地,幹活
所得的三分一要上繳農奴主。而且不能自由婚嫁
,婚姻必須由領主來決定,他們的子女世世代代
也是農奴,絕無希望變成自由人。


      這種村社生活是俄羅斯的魂,它哺育了俄國
人的集體主義精神,堵死了一切個性解放和創新
的空間。他們養成了崇拜和無條件地服從尊長的
天性,沙皇就是他們活在世間的上帝和小父親。


     當你走出聖彼德堡,莫斯科和基輔等幾個對
外的文化厨窗,見到的只會是生活在遠古時代的
貧窮愚昧野蠻的農村俄國。在村社裡公公強姦兒
媳的事情,本就是生活的常規。俄國大畫家列賓
筆下的俄羅斯風情,不難看出這個國家是何等的
貧窮、落後和野蠻。


     1968 年金曲「Those were the days」甫推
出,馬上紅遍了英美流行榜,及後更出現多國的
語文版本。歌曲本身表達的是:要珍惜當下和友
誼的可貴,這種普世價值,正是導至這歌曲流行
的原因。


     「Those were the days」原是改編自俄羅斯
的民歌 Dorogoy Dlinnoyu (By the road)歌詞
內容是傳統俄國式的「壓迫、痛苦、失意、怨恨
、振作、報仇」如此的價值觀,只能在自己國土
內才有生存和流行的空間罷了。










此文寫於:2017-Apr-10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