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

釋迦牟尼曲線


        2600 年前的東北印度地區,迦毗羅衛國
釋迦族的淨飯王晚年得子,王子喬達摩.悉達
多,備受寵愛,嬌生慣養,娶妻生子。在 29
歲時才第一次離宮出遊。


        他震驚眼下目睹的生老病死,所以立志尋
求超脫之方。苦修六年後,在菩提樹下悟道,
開始雲遊四方,廣收弟子並建立了佛教,他被
尊為釋迦牟尼「釋迦族的聖者」、如來「無所
從來,亦無所去」、佛陀「覺者」。


        釋迦牟尼觀察到的人生四苦:生老病死,
是每位凡人所必經的歷程。在附圖中的橫座標
是時間,縱座標則表代個人特性如知識,體重
或人生閱歷等。


        這條成長的衰亡曲線,結構相當簡單,但
卻不是一條平淡的直線。釋迦牟尼決心要擺脫
這條「非線性函數」的約束,而且更要超越死
後的輪迴。


       聖經的以賽亞書第 45 章 7 節記載 了耶和
華的說話:「我造光,也造黑暗;我賜平安,
也降災禍;我耶和華是造成這一切事的」無獨
有偶,太陽不住放光已有 45 億 7 千萬年左右
,這情況還會繼續多 50 億年。


        原來太陽這顆主序星,也會有生老病死的
苦惱,這個演變可能已超出了釋迦牟尼的認知
。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,其熱力會把地球上
的海水全部氣化,到時生物當無法生存。


         但這不代表生物的終結,我們的後代也許
在當時已能發展出,自給自足在宇宙中航行的
太空船,繼而去尋找新天地的「方舟」。但可
有想過,其實「方舟」早已在我們手中,它是
圓形的藍色球體,名字叫「地球」。


       以上資料摘自「 天羅地網 」陳天機 著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