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8日星期一

魚字雜談,話中日。


      生長在人腳底的,日本人稱作「魚目」我們
則謂之「雞眼」兩國自古飲食文化不同,中國人
愛吃雞者甚眾,日本人則是全民愛吃魚類。


      日本常吃的魚類現仍有二百多種,可是中國
不曾給牠們備下那麼多的名字。最後,唯有由日
本人自給自足,來個漢字「大創作」。


     「鱈魚」即我國的大頭魚,出自明治年間,
雪字是聲旁,日本人用會意法來自做漢字,鱈
字取意於這種魚類的漁汛期,在多雪的季節。


      「鰯魚」即是沙丁魚,也是日本人自造的漢
字,此魚離水即死,而且多為其他魚類的食糧。
古時武士若被罵作鰯魚,等同是孬種的意思,往
往要動刀劍來決生死的。但現代結論是此魚有降
血脂和補大腦作用,身價可不弱呢!


      「鮭魚」又名三文魚,東漢時期的「論衡」
一書說:「人食鮭肝則死」可能是此乃河豚魚的
古稱,跟現在的鮭魚定無淵源了。


      「鮪魚」詩經常有此字,但日本人把牠張冠
李戴,套在金槍魚身上。如今產生了認知上的錯
誤,自然在所難免。


      康熙字典內收錄了六百三十三個魚字徧旁的
字,但中日同字同意思的卻不多,只有:鯉、鮒
、鰻、鰈,鮫、鱷、鯨等。


      「鰌魚」即是泥鰍,日語讀音即「泥之魚」
日本俗信泥鰍能治「陽事不起」淺草那裡還有泡
製此佳餚的百年老店,正是中日人民同好此道,
才會歷久不衰也。


(以上資料來自:「日和見閒話」李長聲 著)







此文寫於:2017-01-10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