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播年少家貧,父親死後則寄居於惠昭寺木
蘭院隨僧齋食。但日久諸僧厭怠,約定飯後才敲
鐘通報,王播聞鐘而至,眾人已飯畢,此時王播
饑腸轆轆,繼而撲空實在好不尷尬。
及後王播考中進士,由於善於吏術,得到同
僚間佩服,進而掌管「鹽鐵」經濟三十餘年,直
至進升為尚書、宰相仍兼任如故。
王播為官多年後,有緣重訪惠昭寺,看到當
年在壁上所題的舊詩,竟然被寺中僧侶用碧紗籠
細心地蓋著,頓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。因而一口
氣寫下兩首詩句:
三十年前此院遊,木蘭花發院新修,
如今再到經行處,樹老無花僧白頭。
上堂已了各西東,慚愧闍黎飯後鐘,
三十年來塵撲面,今日始得碧紗籠。
王播出身貧寒,應對下層平民艱苦有所了解
,但登上仕途後,卻不願施行德政以解平民之苦
。「鹽鐵」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,能主理三十
餘年,證明理財能力定有過人之處。
他任淮南節度使期間,適逢大旱人相啖食,
卻依舊搜刮聚斂,不管百姓死活。及後,為保鹽
鐵使一職,以「羡餘」為名,將國家收入巧立明
目,撥出鉅款進頁皇上。
這種公然向皇帝行賄的行為,換來「拜尚書
左僕射、同平章事、領使如故」鹽鐵轉運使,是
大肥缺一塊,這時候的王播,有否記起當年揚州
惠昭寺裡,敲起的「飯後鐘」呢!
今天坐居高位的財金官員,政務大臣,又有
否想起當年,自己也是一介寒士,低下階層的福
祉,你們還會關顧和惦記嗎?
此文寫於:2016-12-27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